瓯塑俗称彩色油坭塑,又称“彩色浮雕”,是流传于浙江省温州地区的一种传统塑作艺术,由我国传统漆艺中的堆漆工艺发展而来,因起源于浙南瓯江流域而得名。两宋时期,温州曾是传统漆艺的重镇,以漆灰堆出花纹的堆漆工艺在这一带颇为流行,民间俗称“堆起门”,广泛应用于庙宇、民居、家具及嫁妆等的装饰。明清以后,堆漆在温州得到较大发展,民国初年经过温州民间堆漆艺人的改良创新,逐渐发展成为崭新的艺术形式。2008年,瓯塑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堆漆工艺演变而来,与漆器艺术一脉相通
在温州诸多传统民间工艺中,瓯塑是最具地方特色和代表性的艺种之一。瓯塑艺术的历史要追根溯源,是和漆器艺术一脉相通的——瓯塑由我国历史上的漆器艺术中的堆漆工艺发展演变而成,其主要工艺是用漆灰堆出各式的花纹图案,具有浮雕般的艺术效果。
堆漆工艺早在汉代已经出现,唐宋后有了较大的发展。南宋时,杭州、温州成为两大漆器生产区,温州的漆艺名闻全国,多为专供皇室及上层社会享用的高级产品,如1966年至1977年间发掘瑞安北宋慧光塔时,发现一件大宋庆历二年的檀木胎经函,表面就是用堆漆工艺来装饰的,上面塑有佛像、神兽、飞鸟、花卉等,另外还有一件同时期的描金堆漆舍利函,可见当时工艺精巧别致,令人叹服。
“在顶峰时期,温州有四百多家的漆器专卖店。在北宋末年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图》画卷中就有温州的漆器店铺,可见当时温州的漆器是非常发达的。在两宋的时候,差不多温州城区四分之一的街坊都在做漆器。”
北宋描金花鸟纹檀木经函(内函)通高11.5厘米,长33.8厘米,宽11厘米 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宋代以后,温州地区的民间堆漆工艺尤具特色。温州民间艺人将堆漆工艺应用于庙宇中的佛像、门神的装饰,使之更加威严,一些寺庙用堆漆做匾额、对联、案桌的装饰等,甚至一些古建筑的藻井、隔断、灯盘等,富贵人家的床、柜子、梳妆台,包括礼品盒、瓜果盒等各种日用品,也采用堆漆工艺。这一时期的工艺外露本色、灰褐无光的也有,表面髹色、贴金饰银的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