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院校 > 回看千里之行|中国美术教育是“离”是“合”(组图)

回看千里之行|中国美术教育是“离”是“合”(组图)

2015-12-02 08:52 文章来源:99艺术新闻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西美 

\" data-mce-src=

王家春(西安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我是第一次到川美,一进川美感觉人在画中,画在景中,景在校中,校在我们广大师生的心中!我深刻的感受到,四川美院本身就是一件伟大的艺术品,只属于川渝地区的艺术品!要说区域特性的影响,罗中立的《父亲》便是最好的区域文化。我们那个年龄看《父亲》的时候,感动的掉泪,为什么感人?那和四川当时自由空气和深沉的土壤是分不开的;如果离开这个区域,或许很难诞生出《父亲》,这篇是一种地域性,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央美

\" data-mce-src=

王晓琳(中央美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各美术学院在教学上既要保持传统,但同时又不能墨守成规,特别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包容的心态来给学生很多创作的自由,允许他去自己创作,尝试各种东西,给学生提供无限的可能性,这是美院教学特有的方式。虽然这个展览有时候会看到共同性的东西,但这也是不可避免的,中国的美术学院本身就有很多的共同:从学科专业的设置,从整个培养的大的模式,包括一些目标规格。因为中国教育是一刀切,不像国外高校各自主自办,各有特点。但是这些艺术院校,如果你深入去理解的话你会发现各个学校还是有自己的特点。展览所呈现出同趋的感觉是因为展出作品毕竟每个学校只有20到30件,大家看到的还是表面的东西,只是学院在做这个展览、挑选作品时,并没考虑自己学院的特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它的教学理念当中,特别是在指导学生创作当中,其实带有很多各个学校自己的特点,到每个学校展厅便可以感受;可能中间有一部分是交叉相同的,特别是当代作品、实验作品,这是因为学校与学校间交流多了,学生间的交流也多了起来,所以在创作上也会相互影响,所以才会呈现出趋同的面貌。 对于趋同,对于中国美术教育是该分开发展自身特色,还是合力适应现代化的发展,作为当时代的我们很难去给出正解;但是我们期望,也祈求于中国的美术教育勿走上如中国城市规划的统一模式,用简单、粗暴的工厂模板去套形,最后只留下一具具空壳,剩下冰冷的居住环境。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