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浅谈当代画家周亚鸣老师的绘画艺术(组图)

浅谈当代画家周亚鸣老师的绘画艺术(组图)

2018-03-09 18:43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笔墨作为绘画符号的意涵是重合多向的,首先它必须具有观念性,比如在敦煌绘画和雕塑长廊中我们会发现,最初的神象造型是有性别的,“男人”或“女人”。而演化为较中国化时就变成了无姓别的“人”的观念性造型,护法神尽管有夸张的肌肉,但它已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肌肉而是“力”这个观念了,所有依托于人体而描绘的“线”,都变成了热情扬溢,充满自信,含聚“仁”性,圆润含一的用笔和造型,“欢喜佛”虽然是男女交媾,但事实上它反映的不过是中国人的“阴阳和谐”的观念,再比如梅、兰、竹、菊稳定的题材样式,更是忠贞、节义的观念表达,苏东坡曾经以“个别”的“理”来强说他画的“通天竹”的合理性,但后人没有一人学他的。明清画论中不无挪耶地说:略去竹节确确是不该的,因为他不能忽略对君子“气节”的捍卫。更加明显的例子是大量与生物无关的龙、凤、麒麟、僻邪,如意,观音,如来等数不胜数的观念造型,他们是基于“仁”的内核和善的情感期翼,在各种不同场合和生态中的造型和应用。

这一观念性反映在笔墨运行的痕迹中,就是笔性,它构成了书画的“气格秉赋”就是我们常说的“气象品格”。笔墨就如中国文字一样,具有特殊的符号特征,它不但能在各种不同语境下,联缀成文,也因在不同的情、性、意、趣的状态下,呈现出受“意境”支配下的丰富造型。

在笔墨运行中,用笔的性状不但反映出个体的生命状态,更加重要的是这一自然生命的状态,在“生动”的基础上还必须也必然要造就或呈现出它的文化品质,这一品质的评品区间在“解衣般湮”与“温良恭俭让”之间的无穷选择性上,它有刚柔,邪正,雅野,生死,动静,矜逸,露敛等不同的差别。总体而言必然以不同的性状体现相同的人生理想和价值——“仁”的最大期愿和实践。笔墨的质感因其“重合含一”,复合多向的特征对应着对“玉”的审美感受。它蕴涵不测又具有无限可能,它决定了丰富情感的质地。因为性也和玉一样具有“天地混沌含一”的特质,是天地大仁的感觉体验,这里就能理解为何古人总是强调中锋运笔的崇高地位,因为中锋用笔与天地浑含,重合多相与人的感觉经验具有原理相同性特征。它的原理即性与道,天地之母,“仁”一样具有无处不在,无处不可形的存在感,完整如一和创造的无限可能性。而性与情的关联在古代哲学表述中,就是“原理性思维”特点下的“道与体”“道与器”。它们具有相同结构的不同呈现。

因此笔墨的性状,虽是生命性质,但更是文化品质,它的观念性内涵正是我们区别“笔触”与“笔墨”的关键。

责任编辑:桀栗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