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划世界
在中国,三教合一是在一个共识基础上达成的。那就是:对世界的完整、有秩序性的肯定。我们在上一章节笔墨人文原理中也论述了这一点。“本位”“本份”中所蕴涵着的众多人伦因素;面对错综复杂,重合多项的“权利义务”(人伦关系)并最终表现为情感和经验的方式。人的主动性,能力的体现往往就在于对它们的“合理”认知和妥善对待。基于人生的至高理想“至善——仁”的价值实践,必须也必然采取“中庸”的态度,才较为接近或达成社会共识以及符合生命存在的基本现实。也就是说在面对众多复合多样的人文关系中如何运用“中庸”的法则,达成生命运动中的平衡所需的秩序是个关键。
在老庄思想中有一则寓言故事说:“混沌死,七窍生”,以及“无名,天地之母,有名天地之始;以无言之道存乎体,以有言之道存乎器”的思想,之后儒家强调和发展了“天人合一”的内涵,佛家经典常说“众生如一”的观念。也就是说,合理、自在的人生必须立足于“生”的主体性,并具有与自然、社会、人伦、生产、生活等各项复杂因素的不可分割的谐条性和“同构多相性”的特征。
因此当人文符号被创造出来时必然与其具有“同构”性和原理一致性特征。或必须具备这样的条件和功能。马克斯主义强调劳动创造一切,可若干年来的政治教条主义只将劳动限定在唯物质创造方面,他们反对或敌视精神,情感领域内的有价值创造,视之为“臭老九”,弃之如袜。同时空洞,抽象地强调劳动的一般意义而有意忽略或轻视它的“特殊”意义,既创造性劳动才是文明史发展的主要动力。很自然,在这一观念主导下,必然仇视文人或知识分子,而过度强化“大众化”“民间性”,以达成为政治宣传服务的目的。因此,文化对人生的引导作用被严重弱化。庸俗化,概念化,教条空洞化必然成为这一时代的主要特征,用这样的视角就能看清建国后文革期间的美术运动及其文化发展的轨迹。
点划最初被创造出来,并在人文记志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地形成了中国人的观念形态,思维方式,情感秩序与感觉模式等基本内涵。中国人的“笔墨”观念的人文意义正在于它涵盖这样的内容才能成立。因此,“新”中国画就是一个逐渐抽空它的内涵,削弱其人文表达的范畴及能力的过程,使其变成一个缺乏人文负载只对“政治”“真实”“法式”的表现,最后只剩刺激眼球的“痕迹”或“笔触”,如对“水墨”“新水墨”等的命名可窥其一斑。一句话,抽缺其人文内涵使其空洞化,图式化,表面化,痕迹化成为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