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曙光》墨稿局部
两晋的书法与宋元的绘画莫不是如此,它的本心并不是存意于使后人难以启及,实是对于精神内涵不舍追寻的实质体现,是以文艺的形式去参悟道体味哲思,明白天地人生的真谛的一个追寻的过程。古人对于道的体悟可谓用心良苦。所谓佝偻者承条,忘乎技而直取真,精神情思达到了心如止水,内心底蕴的道与精神便自然以文艺的这个条,得到终想要的蝉,这便是隐形于母亲河后面的具有悠远时空的五千年华夏人文精神思想文明。
八、后记
四十不惑了,当然也没如此通透,但在文艺上着意点已不是技术的问题,春夏的成长已过,秋天的结果才是你当下的追寻,它更着意的是语言后面的底蕴和精神内涵。有怎样的较成熟的吸纳与底蕴和精神内涵,就会相应有合适的技去构建它,技是变的,是不固定的,它是以底蕴和精神内涵的内核为铺垫而旋转。在形以上的层面去解说主题性创作的精神,底蕴,立意,构图,笔墨色彩和款印的整体关系,技术问题便不言自明。这样更可以便捷的准确的体悟体味主题性创作的内涵和真义,才可能在一个高度上,做到主题性创作的在文艺的典范上的内质与外质两个方面的完美统一。
其实主题性作品最最核心的精神,还是要有一定的哲思倾向性,当代李伯安的《走出巴彦喀拉》和贾又福先生的作品具备此种精神特质,是主题性创作的精神典范。这种特质不是有意识的,它是底蕴与情感的必然精神追寻,它不是强加于文艺的额外负重,而是主题性创作或多或少应有也必有的内涵属性。至于其余的一些创作的理念,在作品的精神内涵与体量容纳方面,是创作与一般性创作的范畴。
文学有多种体例,各有各的承载性,道理相通,体例相异,承载有别。对于美敏感是好的,它有先天后天之别,也是对美追寻的结果,但最终应由表及里,触及本真,不迷驻于感与技的层面,随着个体阅历和内涵底蕴的沉淀,而应以此升华到精神的层次,反之必甜,薄,轻。内蕴是根本,写意是终极,是以阶梯形式上升发展的。写意不是单纯的笔墨张扬与甜美,那是恣意,是对写意的误解与误读,还是得在内里去寻找。西方印象派也是写意,但和东方写意有别,底蕴有别,意味相异,一个世纪以来两者一直在吸纳与中和,较出伯仲不是目的,吸纳充实才是目标,思考的目的是要理顺思绪,理不清怎么做事,吸纳与中和。
文艺其本质就是个体精神与理想和审美的追寻,而复杂的社会自然环境却又千差万别,体悟各异,这里没有对错,但却存高下与俗雅,也有主流与支流和未流之别,它缘于个体的理想与精神的底蕴和追寻层次与格调,它是由靠近根脉文化与所有正统文化的游离远近相联系的,同时也决定了个体对高品质文艺的感知力与理解力和审美力及判断力。
经典的文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承接时空又超越时空,争议甚冷寞于当下而必追逐名噪于后世。文艺里,远逝云烟,大浪淘沙,经典是何其之悲,终又是何其之幸。
还是文首那句我说的,就是,一个伟大的有希望的民族,不能只有在溪流间倘佯的情调,更要有在大河大海中激荡的情怀,既有在幽雅处的情调,又有在大海里搏击的情怀,它是一种底蕴和精神,更是眼光和理想!而主题性创作正是应追寻和拥有后者的创作情怀,它是一种精神和理想,更是一种卓然的胸襟与眼光。
纵然现实的本质万般复杂艰涩,但惟有如此,人才可能望眼欲穿,从而去正视它。
而正视和直面现实,是人的良知,也是社会的希望。文艺需要这种人生态度与胸怀,它可以使文艺里的主题性创作在一定的度内摆渡,而不是两个不同方向的极度理智与不理智。
2021.7
心庵于长安
作者简介
肖乾坤,号心庵,陕西甘泉人。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2019年西安美术学院山水画硕士研究生毕业。读书与丹青之余,在心于文和物多有感怀而喜散文随笔写作。
2004年10月陕西省庆祝建国五十五周年美术作品展,作品《初秋》入选。
2009年10月陕西省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美术作品展,作品《杨家岭的清明节》入选。
2012年10月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第一届"高原.高原"中国画作品展,作品《秦道春韵》入选。
2013年10月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举办"长安精神"中国画作品展,作品《秦道秋韵》与《秋》入选。
2013年11月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第一届美术写生作品展,作品《秋韵》入选
2018年5月,北京阳光重阵美术馆"春夏絮语"全国中国画名家学术交流展,作品《郭家沟》与《麻黄梁》参加展览活动。
2018年10月陕西省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美术作品展,作品《故园晨曦》获优秀奖。
2018年12月中国美协主办"汉风唐韵.水墨长安"中国画作品展,作品《故园晨曦》入选。
2019年7月初在西安美术学院成功举办了"回望写性"肖乾坤山水画作品个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