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伯年《冯畊山肖像》
《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下简称“艺术评论”):《海派绘画大系》如此巨大的规模,最初缘起是什么?经过了怎样的筹备?
卢甫圣:项目的最早起源是在1990年代的海派绘画大型研讨会。海派绘画是有史以来最复杂也是规模最庞大的画派,它不是正常意义上的画派,它比任何其他画派资料收集整理工作更困难。上海书画出版社曾经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做过一份工作,当时为了筹备海派绘画国际学术研讨会出版了一套书,《海派绘画全集》,当时筹备收集了多年,现在看来规模太小。大概能收到画的不到两百人,有小传三百人。从那以后一直有一个心愿,将来有没有可能把这个工作做得更广泛更深入,这么一来15年过去了。如今,比起上次有了比较大的进展,当初收到作品有863个人,能做成小传1670多人。尽管这离真实海派史实有差距,但是比一般所了解的要增加了很多。海派,如果从整个中国美术史上反观,也许时间越长,某些历史意义会更加显现出来。中国美术形态,中国的传统绘画形态以及中国接受外来绘画形态,这两种绘画形态进行有机会合后,推进到现代史,这个工作都是在海派里面完成。现代中国各种绘画形态,它的发生都在上海。现在这里准备的主要是中国传统绘画形态海派,假如说今后有可能更加扩大,从传统形态以外,外来规划形态以及在近现代以来新生的绘画形态都能做成那样就更有意义。这个工作太庞大、繁杂,要有很多甄别真伪工作,当中尽管做了努力,肯定留下不少遗憾。
艺术评论:之前历史上对海派做过哪些梳理?
卢甫圣:对海派的大型梳理有四次。第一次即《海上墨林》,系杨逸个人行为;第二次是1948年版《美术年鉴》,自清同治光绪到民国的回顾总结;第三次为2001年举办的“海派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海上绘画全集》、2004年版《上海美术志》两书的编纂出版;第四次即今天《海派绘画大系》的刊行问世。这其中,《美术年鉴》与《上海美术志》着眼于“美术”,其余三种的书名则点明“海上”或则直接标明“海派”。
艺术评论:此次规模是最大的,无疑会呈现很多只闻其名不见其画,甚至被美术史遮蔽的画家作品。
卢甫圣:是的,我们确定的起止时间是从上海开埠到出生于1935年之前的画家,跨越近百年时间,用惯常的流派概念去看待海派这一艺术景观,是难以领略海派绘画丰富内涵的。由多元、流动、变易不居所导致的“海派无派”特点,《海派绘画大系》的付梓出版,其间作品选编、人物传略、大事年表的有机构成,尽管无法做到疏而不漏,却仍不妨碍人们对之作整体的巡视,并从中感受近代以来中国绘画逐渐现代化的动人气息。尤其是除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家外,难得的是包括众多名不见经传的画家,其全书撰写1600多位画家传记,收入画家866人的作品3090件。在收录画家人数、作品数量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比如说以前曾经红过,或许客观上曾经有过的特定的艺术家,被艺术史淹没了,也许会给后人带来一些启示,也有的在当时没有什么影响,但隔代有影响,所以对这套书,尽可能发掘被淹没的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