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现实主义的影响更要广泛,不仅仅是绘画,还包括文学。主张潜意识的方法,有点受所谓佛洛依德的影响,不仅主张非理性、反理性,甚至还有反潜意识倾向。但是,超现实主义的诗歌、小说、绘画往往都还很美好,语感、美感都有,仿佛真的是一种自然、超现实的流露。而其中的达利,是一个争议非常大的人物,一般人都把他归入超现实主义,但是超现实主义的理论家们都排斥他,认为他是虚假的超现实主义。布烈顿说达利是混入超现实主义的,认为他的作品只是通过庸俗化的苟延残喘。佛洛依德说达利的作品不是潜意识的流露,达芬奇的作品才是潜意识的杰作。可见超现实主义的“起哄”,还是非常讲究的,确有自己的美学和精神追求,并不是真的瞎起哄,至少他们的理论家是有严格的界定的,尽管大众有时不能分辨清楚。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的领先的国家,取代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在艺术上也成为战后现代艺术的一个起哄堡垒。50年代美国最大的艺术成就,可能就是抽象表现主义,德库宁、戈特利布、斯迪尔、波洛克等是代表。抽象表现主义的当时哲学的基础恐怕是杜威的实用主义和欧洲的存在主义,表现一种恐怖力量和他人是地狱的现实。杜威所谓的“艺术就是经验”,某种程度上是一种退步,但在二战的背景下却成了一种残酷的现实,类似迄今人类最大的抽象——原**带来的恐惧。而原**可能是迄今为止由人类制造的最大的起哄武器了,不幸的是立体主义、未来主义似乎都对此有隐隐的预言,而大多数人们则没有理解。由此我们知道起哄精神其实也是一把双刃剑。
波洛克说他画画的时候并不清楚他在做什么,事实上所有的起哄者很多时候真都不知道到底自己在做什么。著名的抽象表现主义理论家卢森堡说,画家要搬上画布的不是一幅图画,而是一个世界。美的因素在抽象表现主义的绘画中已经降到次一级的地位,而起哄美学登堂入室了,并不是所谓一般意义上想当然的审丑美学。
某种程度上,这种抽象表现主义最后已经发展成起哄表现主义了,只是当时卢森堡没有发现而已。正是这个背景下,艺术史进入60年代时,进入了更狂热的所谓创新或者说起哄,更加使人眼花缭乱。出现了所谓的“装配艺术”“偶发艺术”“波普艺术”“新现实主义”“环境艺术”“观念艺术”“激浪派”“概念艺术”等等,互相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总趋势是主张把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当作创作的基本素材,把平凡转变成艺术,一个个已经演变成为纯粹的“起哄艺术”了。波普艺术最早在50年代的英国诞生,形象和材料大都采自本世纪以来的文化产品,如电视、录音机、广告、徽章、报纸等,目的不在于挖苦讽刺现实,只在于表现。后来美国的波普艺术更大胆,更狂热。波普艺术算是最典型的起哄艺术流派了。而这其中最震撼的杜尚、博伊斯等人的起哄艺术早就与传统艺术没有关系了,或者说彻底消解了传统艺术的概念或边界。到最后,各种新派生的艺术越来越依赖于理论的唠叨了,仿佛艺术家各个成了慕尼黑的理论家了。当然,中间也有例外,比如美国的照相写实主义。
而中国在1979年的改革开放之后,也趟了下20世纪西方艺术的浑水。正如人们知道的,本来西方19世纪到20世纪的美术史是很清晰如上,脉络清楚,但中国因为几十年的封闭,缺乏必要的美术教育基础,乍一开闸放水立马被这冲进来的西方滔天洪水冲懵了,在一般美术者眼里一开始还知道个现代派,慢慢的越来越难以识别,对西方美术的认识也莫衷一是了,似乎什么都是艺术了,而唯艺术不是艺术了,满世界只剩下一个起哄或起哄表现主义了。原来知道一点西方皮毛的,也变得莫衷一是,看什么都落伍了,没有一个标准了,仿佛只剩下一个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影像艺术了。一方面各种艺术在一再的与绘画剥离,架上艺术已经被彻底的格式化,被彻底归零了;而另一方面却都在竭力积累、披露所谓数码影像资料了,似乎绕了大大一个圈,仿佛这个可以替代架上绘画的数码影像成了艺术最后的救命稻草或者墓志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