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展览 > 松美术馆“感同身受” 雕塑展正在热展(组图)

松美术馆“感同身受” 雕塑展正在热展(组图)

2018-08-31 08:48 文章来源:新浪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行嗔行嗔

色醒

图像时代以后,雕塑的着色成为一种现象,或成为展示并凸现现实的手法;或成为漫画现实,与历史、虚拟或梦幻未来链接的手段;同时也成为反讽和调侃流俗的利器。色醒之醒——色自身觉醒;惊醒现实。色醒,也是非色,指出色相世界的相待性,也就是其虚幻本质。 

温克尔曼用“静穆的崇高和单纯的伟大”来归纳古希腊艺术的特征,洁白的大理石 雕塑激起了温克尔曼的理想主义情怀,促使他得出这一结论。事实上,古希腊雕塑色彩斑斓,五颜六色。与此类似,我们所见的古代石窟佛像的静穆安详与它们多年遭受风化 侵蚀有关,其早年绚丽色彩早已不存。历史学意义上的误读影响着学院古典主义雕塑教 学传统,给人体雕塑“着色”,向来被视为亵渎和冒犯。上世纪 90 年代初,艺术家从 80 年代理想主义的氛围中走出后,失意挫败之余,不得不“平视”现实的世界的时候, “着色雕塑”作为一种现象出现在当代艺术界。 

着色可以描画时代痕迹,激活人们对特定时代的色彩记忆;可以是一种瞪视现实的 态度,将“人”的细节暴露无遗;可以是一种消除形体重量感的方法,使雕塑作品向上 漂浮;还可以是一种解构的态度,由此展现看似真实、其实充满荒谬与误解的现实。 

在一般人看来,表面就是表面,其实在笔者看来,表面是一个空间。艺术家在这个空间之中,利用极其有限的上下幅度,可以进行的阐释很多。在雕塑上着色与在画布上 画画不同:一是受到雕塑形体的影响,是服从或者凸显,还是消解或者遮蔽这个已经存 在的形体,是雕塑家要直接面对的问题;二是雕塑作品是个立体物,在其上着色,类似 在一个 360 度的平面上绘画。其所要处理的问题明显多于绘画。 

责任编辑:苒若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