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多苓 青春 布面油彩 150×184厘米 1984
事实上,从《春风已经苏醒》之后,何多苓便开始摒弃对现实的正面描绘。1985年,他短暂停留美国期间创作的《蓝鸟》和《狼》,已经开始出现明显的象征主义特征。与传统的象征主义绘画有所不同,何多苓画面中的物象构建了一种非稳定,且具备多重意向解读的“空间”。如受史蒂文斯《观察黑鸟的十三种方式》的影响,他1988年创作的《乌鸦是美丽的》,其符号化的意味则更为凸显。在这幅作品中,何多苓在巴洛克的形式外壳与新象征主义之间寻找平衡,乌鸦的动感和破坏感与少女目光的虔诚形成强烈的对比,画面的元素之间以一种诗歌性的隐晦、错位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种超越现实地将不同维度的想象、感觉、氛围并置在一起的方式也出现在何多苓80年代后期创作的一系列《小翟》肖像画作品中。何多苓与诗人翟永明相识于1983年,那正好是中国文学和艺术紧密相连的一个时期,诗歌似乎也是谈到何多苓时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1986年至1988年,翟永明接连在《诗刊》和《人民文学》上发表代表作《女人》和《静安庄》,这成为何多苓作品《小翟》意象的直接来源。〔6〕何多苓将对《静安庄》的想象和理解投射到画布上,营造了一个诗性和文学性相互渗透的绘画“空间”。在1987年创作的作品《小翟》中,空旷苍白的房间,逼仄的透视,不规则的墙面线条,凌厉的白色光影……共同营造出惶恐、不安的情绪,熄灭的火塘与倒映在画中女子身上的树影,进一步烘托出一种消逝离散的气息,白色的光影与幽暗的脸部形成强烈的对比,时间、空间、物象被分解、糅杂、消散。何多苓曾说:“这是我自己特别喜欢的一幅画。”文学、诗歌、语言的探索,被何多苓借由“小翟”的意象投射到画面中,实现了他内心对世界理解、想象的视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