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画无定法——莫晓松谈花鸟画创作(组图)

画无定法——莫晓松谈花鸟画创作(组图)

2023-04-03 11:27 文章来源:美术观察  作者:阴澍雨、宋坪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在中国画的创作中,绘画方法本来没有一定之规,但是在经历了千年的传承之后,形成了非常突出的程式化特征。经过历代积累的画法已经归纳成为经典的谱式,为后世的学习者提供了便捷的入门方法。在当前的中国画学习中,诸多画家大都从这些画谱入手,先强调规范,而后再自由创作。最近,北京画院的画家莫晓松举办个人画展,他在人物、山水、花鸟画各个门类中自由穿行,综合运用媒材与技法,品类丰富,应变自如。本期[案边点滴]走进莫晓松工作室,请他分享绘画方法和经验。(阴澍雨)

阴澍雨(中国艺术研究院一级美术师、本刊栏目主持):莫老师您好!最近看了您的个展,作品非常丰富,创作手法也很多样。今天我们请您谈谈创作历程和具体方法,给读者分享。您的创作主要以花卉为主,但听说您早年学画是从人物画入手,是不是在造型基础方面比较有优势?

莫晓松(北京画院副院长、一级美术师):我画画是从人物画入手,有两个优势:一是造型,二是思路。在大学时,我的造型能力比较强,毕业后,20多岁画了一套连环画,就参加第七届全国美展了。我从西北师范大学毕业,当时的学习是以中国画为主,同时兼学其他,内容比较广泛。我1982年进校,历经了“ ’85美术新潮”,对我的思想状态有很大影响,所以那段时间,我的绘画思路比较开放。

宋坪(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您掌握的绘画语言,比如造型、水墨、色彩等,都是大学期间积累的吗?

莫晓松:我从七八岁开始就临画,受我父亲莫建成的影响。小时候的学习主要以传统国画为主,后来又学素描,但观察方式不是从明暗调子入手,而是从抓“型”入手。我也大量临摹郭味蕖的国画作品,其中造型的写意性对我有很大帮助。后来郭怡孮先生成为我的老师,这也是一种缘分。

阴澍雨:您的小品中还是能看出工笔画勾染的技法。

莫晓松:我画花鸟,工笔画的基础不是从宋人花鸟入手,而是受米友仁山水作品《潇湘奇观图》的影响。其中有很多抽象因素,没有完全画实景,而是融合了云、雾之类的虚景,这和画素描的感觉有点暗合。我自己虽然也画了几十年的画,快60岁了,但我希望我的作品给大家呈现的是一种初学状态。我的作品划分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变化很大。我上学期间以画人物插图、连环画为主,大学毕业以后开始画工笔,但不是从花卉写生或某具体门类入手,而是画的比较意象。我前些日子在重庆做展览,有一个老教授评价我的画,觉得我在八九十年代画得比现在好,早期的画有西北的风韵,意象的东西多,但是现在比较写实,反而没风格。我觉得挺有道理。

莫晓松在创作中

宋坪:您到了北京以后,画面中的变化是否与地域差异有关?

莫晓松:也有关,但不完全是。我在甘肃画院时就开始变了,觉得只有意象无法深入。刚才说过我画画第一步不是先学花鸟画的技法,而是从山水的氛围和造境入手,再加一两只宋人画法的鸟,比较写实。后边的造境或配景,是泼出来的比较朦胧的大漠风光,或者雪景之类。我没有从具体的“实”去画,也没从写生的角度深入画面,而是从“意象”和“造境”方面去画。

阴澍雨:后来的风格有些转型,比如画热带雨林,画得更具体,是因为写生的来源更充分了?

莫晓松:对,但是那个时候我认为自己的笔墨还不够,画面也深入不进去。所以我回过头来,开始向传统的花鸟画技法学习。

阴澍雨:您学花鸟画并没有从宋元工笔的技法入手,层层渲染,而是一开始就掌握了综合的绘画能力,结合山水画的同时,又从笔墨和造境角度出发,强调粗笔画法,这从您的写意作品中也可以看出来。

莫晓松:因为我们都学过西画,所以更能让我产生共鸣的是类似林风眠作品中的意境。

阴澍雨:林风眠从造境和意趣的角度来看,画的都是大场景。您学郭味蕖先生是从小写意开始,比较强调笔墨、线条这些元素是吗?

莫晓松:临摹得到的在当时几乎用不上,但二三十年以后,我觉得突然起了作用,是无意识的,才从笔底下瞧出来。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